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共九江中学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
作者:九江一中 时间:2005-9-27 点击:11786
  1947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召开全省第二次党代会,作出将福建省委改为闽浙赣区党委,开展和加强东南几省国统区工作的决定。会后即派出力量,分赴各地,以学校为重点,“发动兵变、民变,发动游击战争,开辟第二战场”。根据福建省“二大”精神,中共福(州)长(乐)平(坛)工委决定,工委学委委员詹逸群向闽浙赣边区转移,到国统区开辟工作。詹逸群是福建省平坛县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支部书记、福长平工委学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詹逸群根据福长平工委的指示,立即撤离福州,向闽浙赣边区转移。

  9月上旬,詹逸群借助同学关系来到九江,取道上海到安徽宿松县城找李平实同学,以青年学生的身份考进九江中学(即现在一中)读书,很快站稳了脚跟。从此,以学生身份作掩护,秘密宣传革命道理,暗中观察、分析九江中学师生的思想动向和政治倾向,逐步搞清了九江中学内敌、我、友的全部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团结进步同学。首先结识思想进步,有正义感,遇事敢坚持真理的一批同学,并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并以班长身份,利用联系班内工作的机会,有意识地接近平时与学生关系好、思想比较进步、同情并关心学生疾苦的教师,巧妙地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激发他们由同情革命到支持学生运动。

  1947年11月11日是九江中学校庆日。该校校长缪正利用校庆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大肆宣传“勘乱建国”,攻击共产党。当天下午,詹逸群领导李孟浔、丁盛发等三人成立学运领导小组,指示李孟浔利用走读的机会在校外其它学校开展活动。李孟浔按照詹逸群的安排,以交朋友的方式在九江县中学、光华中学、高中、济世等学校活动。当时国民党正在强化反动统治,大量地制造谣言,诬蔑共产党和解放区。针对这一情况,他们抓住国民党当局许多弊症,揭露罪恶实质。同时,他们也将解放区的新鲜事物,向群众讲解,消除一些群众的恐惧心理。当时手中没有宣传工具,又不能集会正面讲,他们就用自己的生活、学习、言谈、行动去影响群众。国民党利用青年军在抗战的一点名气,在九江大搞招收青年军的活动。开始不少青年想报名参加,九江中学党组织就利用各种机会向那些动摇青年做工作,揭露国民党招兵的真正目的,劝阻青年不要给国民党当炮灰。经过他们大量的工作,九江中学只去两个人,国民党那次招收青年军的计划失败。

    1948年冬,九江中学经过詹逸群一年多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詹逸群带领李孟浔前往福州,欲与福建党组织建立正常关系。由张述义出面召集原詹逸群领导的福州市各中学党支部负责人,在福州下杭路二十一号据点开会。参加会议的有詹逸群、张述义、张超、何文谟、杨清奇等,李孟浔也列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詹逸群介绍九江学运情况和革命斗争发展形势,会议决定:为了巩固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好形势,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扩大并巩固革命基地。为加强九江方面党的力量,这次会议还决定调张述义到九江协助开展革命工作,责成张超负责把会议决定和九江方面的工作情况向党组织领导人作详细汇报。
 
  1948年11月中旬,詹逸群等3人转道上海回到九江,张述义暂时隐蔽在李孟浔处。回到九江后,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吸收李孟浔入党,接着成立中共九江中学支部,詹逸群任支部书记,张述义、李孟浔任支部委员。1949年初,支部在丁盛发家中召开支委扩大会,决定把中共九江中学支部扩大为中共九江工委(未经上级组织批准),由詹逸群负责。下设组织、宣传、交通、秘书四个股,分别由张述义、邓立唐、李孟浔、程光华、丁盛发、汤殿民、袁学朗负责。
 
  会议还研究决定如下事项:(1)、研究、审批发展新党员名单,先后一共审批发展 30余名党员。(2)、建立党的秘密据点和联络点。除九江中学据点之外,在九江市区李孟浔家,丁盛发家、袁学朗家增设3个秘密据点,在市郊十里铺——庐山脚一带蔡家湾蔡明德家设一武装据点,作为建立、发展游击武装基地,由邓立唐,谭谈同志具体负责。庐山中学据点,由沈家仪负责。另外还设了几个联络点:黄梅地区联络点由汤殿民负责;湖口地区联络点由李孟浔兼管;上饶地区联络点由程光华负责;南昌地区联络点由李祖遐负责。(3)、收集武器建立游击武装。先收九江中学军训用的几十支步枪,和一些弹药,把这批枪支全部掌握在地下党员和可靠学生手中,形成了一支学生武装力量。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短武器,便于随身携带。通过沈家仪在从国民党飞行员的胞弟手中得取“白朗宁”手枪1支,子弹20余发;李祖遐同志在家中偷取其父(伪政府科长)手枪1支,子弹10余发;另外还控制了校长缪正私有的手枪1支,子弹20余发。
 
  为了搜集枪支,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时甚至采取冒险行动。一次在与国民党军警赛蓝球的时候,学生们有意识与军警发生冲突,打警察,夺武器。冲在最前面的学生何道贯险被军警抓获。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组织计划将手中掌握和收集来的长短枪支,把党员和部分可靠学生骨干武装起来,必要时撤驻十里铺——庐山脚蔡家湾的武装据点,待命出发,上山打游击,从敌人后面配合解放军解放九江。九江解放后,这批武器全部交给军管会接收。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根据有利的客观形势,中共九江中学支部充分研究分析了当前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动向,针对敌人内部矛盾和一股“赣人治赣,赶走了西德”的社会思潮,认为这是策动国民党九江地方军警反正的大好时机。于是确定策反对象为国民党九江自卫大队和邻近四乡自卫中、小队。通过各种渠道,利用亲友、同学、老乡关系等等手段,打入敌人内部,采取“挖心战术”。党支部指派马诚利用与曾兆祥(在国民党稽征处工作)是要好同学关系,再让曾串联他在国民党县政府军事科工作的好友吴学宏,经过多次工作争取,吴表示愿意靠拢革命,进而由马诚亲自出面,分析解放战争形势,晓以革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吴学宏被争取过来后,又推动吴做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国民党自卫大队副大队长陈文彬的反正工作。由于对岸解放大军压岸,国民党穷途末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要有新的选择,再加上地下党组织的政策攻心,群众运动的强大威力等,陈文彬终于下定决心,通过吴学宏向地下党组织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听从共产党指挥。从而稳定了数百兵力的国民党九江自卫大队,使他们没有跟国民党正规军队撤走,也未被解除武装,而是就地等待和平解放。
 
  中共九江中学支部还委派邓立唐向南昌方向活动,命其去做当国民党保安队队长父亲的说服工作,规劝其父看清形势,弃暗投明。宣传共产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等等,要其父在关键时刻,带兵起义。吴沛霖根据党组织指示,利用各种关系,很好地完成了对蔡家湾武装根据点附近国民党两个乡政府的主要人员和自卫武装的策反工作,把国民党乡长范鹤亭和其胞弟(掌握乡自卫队武装)争取过来,为地下党组织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枪支和经费。黄梅地区的联络点,通过汤奠民的工作,该地的国民党自卫中队后来也投向了当地共产党游击队。
 
  这批倒向革命的武装力量,虽未公开宣布起义,实际上已被地下党组织牢牢控制在手,这对瓦解敌人的斗志,提供情报,稳定人心、军心,维持地方治安和秩序等等,都起了不少的作用。
 
  为了密切配合解放大军顺利地渡过长江,中共九江工委领导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积极准备迎接解放九江城区的工作。工委指定袁学朗利用他家开华胜印刷店的有利条件,赶印了大量的革命宣传材料,散发给市民,起到了阵前宣传鼓动作用。工委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中共闽浙赣边区工作委员会九江分会》的名义,刻制了公章,并印有负责人李杰(即詹逸群)的证件——即“白布条”,发给共产党员和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工作、证明身份之用。同时,还利用袁学朗家正好对着国民党特务活动据点——“励志社”这一有利地形,在袁家二楼设一观察哨,并弄来一架望远镜,随时观察、监视敌人动向。
 
  为了迎接解放大军过江,中共九江工委还委派汤奠民、谭谈两人过江,前往黄梅县与蔡琼接头,并通过蔡琼与解放军接上联系,汇报九江及近郊的全面情况,随后还陪同解放军渡江部队一道进入九江市。工委还派李孟浔去湖口汇报九江情况。自从国民党广西部队撤离九江后,上起瑞昌码头,下至湖口的百里江防,全由陈文彬的自卫大队接防。过江船只全由自卫大队控制。工委派往江北和湖口的船只,都是通过吴学宏的关系安排的。马诚、曾兆祥等赶写大幅标语、口号;准备在迎接解放军进入九江城区的头天晚上,贴满大街小巷。中共九江工委全体党员和九江人民都翘首盼望解放大军的到来。
 
                  资料来源:中国九江网《九江革命史》
 

版权所有:必威国际官方网站,betway必威官网手机版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